📥每周回顾|WeekInbox #9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WeekInbox」对每周记下的零碎内容做整理,log自己一段时间内对哪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将这些内容通过回顾整理在头脑中划上一道痕迹,更好地支援未来的自己。 内容总体分类两大类: - 他山之石⇒从外部信息收集到的事实和从中引发的思考 - 内心一隅⇒自己生活体验中的所看所想 「过去埋藏在地下,挖出来是煤炭,是你今天的炉火。」

⛰️他山之石

递归的人生算法

🧵孤独大脑
递归思维让我们用“简单原则”应对“复杂现实”。它提示我们:
在“循环往复”中寻找增益,在“层层递进”里掌握平衡,不断通过反馈、反思与改进让自己螺旋式地向上。
  • 迭代:复杂源于简单的积累
    • 再细小的行动也可以积累,好高骛远的计划大多停留在想象。
    • 缩短复盘的周期,确保自己带着新经验重新出发。
  • 收束:找准递归的终止条件
    • 避免过度分析,才能保证行动效率。
    • 先完成再完美,不必面面俱到,而是知道何时够好。
    • 当收益和动力不匹配时,暂停和放弃并不可耻。
    • 谈判和沟通中,要清楚何时停止推演能最大化实现目标,是很高超的技巧。
  • 循环反馈
    • 理解我们的行为塑造环境,环境又进一步影响我们后面的决定和行为。
    • 良性的反馈循环会促进自我提升,恶性循环则要及时识别并尝试打破。

决策和除非

🧵孤独大脑
  • 每一个决定,都至少需要一个“除非”。
  • 当我们沉溺于愿望时,会偏向于收集有力证据,却忽视不利证据。
  • “除非”是在主动证伪,是帮助弄清决定背后需要关注的客观事实,确保不被片面证据和情绪裹挟。定期审视环境和自我,并保持“除非”动态更新;

播客

  • 你做三四月的事情,八九月份会有答案。年轻人要做的是平整土地而不是焦虑时光。
  • 留意自己一天过去是否有活出一天甚至几天的感觉,不在于体验是否多,而在于每个体验带给自己的感受是否足够强,强到自己能马上意识得到。
 
  • 不想每时每刻都待机准备回复消息,互相理解和接受好朋友之间的走神时刻。
  • 我们就像是朋友的替身使者,虽然你们形影不离,互相了解,但走在布满危险的道路中,还是只有拥有实体的那一方会受到真切的伤害而作为替身使者的另一方却没法感同身受。
 
  • 旅行不是济世良药,只是一片阿司匹林。不要抱着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期望去旅行,享受当下打开自己获得放松轻盈的感受,当焦虑减少,清醒地和自己对话,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也许就有了答案和方向。
  • 旅行是帮助我们记录一个个由声音、气味、色彩所组成的记忆切片。这种切片没有办法用任何现代化的设备去记录。所以旅行是在训练我们感受当下的能力。
 
  • 如果带着解题的心态去应对人生真实问题的话,很难。因为我们解题解的的结构良好问题。但人生真实问题是条件不明确、答案也不唯的结构不良问题。唯一的方法是去做事情产生更多体验,且不抱有任何预期。
 
  • 互联网表面上开放了更大的交流空间,事实上它提供了超出人负荷的内容,为人们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小梦。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严重,就是因为一直在各种梦境穿梭,但又没有能力分辩这是梦境,和它保持距离,最终耗竭了心神。
 
  • 矫正性的情感体验。制定容易完成的小目标,给自己制造完成、成功、愉悦的体验。
  • 学会把自责换成我不够有经验。因为我不成熟、我不勇敢、我不自信它们是一种鉴定,但是我不够有经验,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切片。
 

🙆🏻内心一隅

  • 最糟糕的决策也是最好的决策。遭遇挫折能带来视角的扩展、常识的补充、自我能力的重新审视.
  • 把最符合自己天性的事情做好,就是幸福。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要喜欢这个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喜欢这个事情的结果。
  • 直接问AI问题获得一个标准的答案只能做简单了解,要想深入可以让它帮你推荐这个话题的研究者,在这张知识地图中再去探索。就像读到一篇好的内容,引用注脚也可以用来做延伸阅读,把内容在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看到和你一样被打动的读者,他们推荐的关注的内容,又将会是一个新的探索,这种探索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观点和审美上有共鸣的基础之上。从几句话到关注一个新的人,这可能带来的价值比内容本身要高的多。
  • 亲近不是每天都要聊天,偶能想起,见面无需寒暄便能找回当初的感觉。
  • 今年感受到了过年的一大魅力,在心甘情愿地给予中获得幸福平静的感受。
Loading...

© Sandou 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