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B端产品|企业数字化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最近刷了下招聘网站,发现本地对于B端产品经理的需求量很大,主要集中在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的场景上。我对此没有太多了解和经验,想着至少去学习一下这个领域最基本的东西,最起码要知道这些岗位是为什么为存在,到底在提供什么价值。所以集中花时间去翻了一些资料和专栏,大部分都还没有和和持有的体验做融合,只是单纯的学习和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笔记:
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差异
决策相关:
- B端产品的决策者是公司管理者,C端产品的决策者是用户自己;
- B端产品迁移成本高,一次投入不太会频繁更换,C端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大,用户不爽可随意卸载找替代品
定位相关
- B端产品服务公司降本增效,C端产品服务用户让他们爽
- B端产品卖产品或者服务本身,C端产品依赖流量带来的广告、增值服务变现
产品设计相关
- B端产品需求明确且复杂,开发周期长,迭代次数有限;C端产品需求多变,需要多次迭代验证效果
企业数字化的核心架构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需要关注的点
- 引入期:找到核心用户收集需求,快速迭代
- 成长期:优化核心功能体验,扩展新功能特性
- 成熟期:挖掘用户隐性需求,提升留存和用户满意度
- 衰退期:优化产品成本和价格策略,或可开发新的市场
为什么需要关注产品生命周期?
信息化系统的价值
- 提效
- 省钱
- 总结:系统代替人工,节省人力成本,优化决策质量
对系统的要求:
- 少错误建设
- 不重复建设
- 不一次利用
因为有这样对系统的要求,产品经理在其中的价值才得以体现,就需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去预判评估接下来的产品动作。
所以对应到B端产品规划的思路,就是要结合产品生命周期,除了要拆解满足当下周期的功能以外,还要考虑为下一周期进行产品储能,即充分容纳未来功能需求。
设计稳定可扩展的产品
- 划分模块
- 单一职责
- 模块内部高内聚,模块之前低耦合
- 考虑模块的可重用性
- 有业务流程引擎的意识,找到最核心的业务流逻辑
- 找到最核心的业务逻辑,新的业务场景按照主流程的一个分支进行设计。例如看库存管理的设计核心逻辑是库存数量的增减;而因为什么业务场景导致的增减(收货、退货、发货、退供)就是引擎的一个个分支
- 分层解耦设计
- 分层解耦设计(Layered Decouping)是通过对产品功能和组件进行划分合并,得到不同的服务层级,作用是修改某一模块是不会影响其他模块。
- 定义拆分模块、筛选合并、定义接口和交互方式,在各模块能独立完成各自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通信和互操作。
业务和产品需求的映射
- B端产品对于业务的助力无非几个方面:
- 从线下手工作业变为线上
- 从发生后记录变为按计划自动化执行
- 从拍脑袋决策变为历史分析
- 最小颗粒度:业务建模
- 业务建模即对信息要素的管理
- 基本要素:信息输入、信息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公式、参与信息转换的角色
- 拆解维度:事件(背景)—节点(时间、动机)—任务(执行的事情)
- 产品全景:三流分析
- 业务流:有哪些事情组成,按照什么顺序组织
- 操作流:执行业务的时候所做的动作,由哪些人来做
- 数据流:完成这些动作在不同角色之间传递哪些数据
产品的演进
已经满足当前企业场景的产品还能往什么方向发展?
- 对内做服务中台
- 对外做平台生态
- 业务的演变推动扩展中台产品
- b端产品的建设会随着公司业务发展不断演化,在公司业务比较单一时,产品重心更多是从当前业务诉求出发,不需要考虑服务的共享能力。但当业务产生拓展各个场景有一定联系后,产品中心就需要往基于中台的架构演进了。
- 例如电商导购平台,起初的商品服务只作用于商详页用于展示基础信息,之后引入了全网比价、价格趋势曲线、商品素材推荐等业务后,商品的历史价格、精选素材等信息都可以在商品服务上做拓展;业务中需要按照品牌、品类的筛选和搜索场景越来越多,就可以考虑将品牌、品类维护成一个中台服务供前台各个功能调用,商品服务的数据积累也为这个中台数据的更新提供支持。
- 整合外部资源,做平台生态,能力最大化
- 与产品化为用户提供服务不同,平台化是为生态提供服务,核心是识别并提供统一的主数据,供上下游调用和应用拓展
- 扩展:企业的数据管理范畴
- 交易数据:描述在某一个时间地点上业务系统发生的行为,比如交易订单,售后申请等
- 主数据:定义核心业务对象,如看客户、产品
Loading...